中国云市场厮杀激烈 四大巨头约霸占8成份额

中国云市场厮杀激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亚马逊四大巨头约霸占8成份额。未来随着5G、AI、开源等市场环境的影响,云计算市场将会衍生出差异化营销和特色增值服务项目出来。

  根据IDC的数据,中国的公共云基础设施市场在2018年增长了86%,较2017年的72%增长有所加快。这家研究公司还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中国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扩展,将超过世界其他地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云平台市场现在是顶级高科技公司的激烈战场。

中国云市场厮杀激烈 四大巨头约霸占8成份额

  但是,根据研究公司Canalys的研究,该市场的80%已经属于四家公司: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和百度让我们看看中国云市场的这四大巨头将如何推动该行业的长期增长。

  1.阿里巴巴

  据Canalys称,阿里巴巴在今年年初控制了中国47%的云IaaS市场。上个季度,其云总收入每年增长64%,达到人民币92.9亿元,占其收入的8%。

  在与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宣布:“在中国采用云服务不仅将受到降低IT成本的需求,还将受到业务模式和流程的数字化转型的推动。”

  张勇将云部门的成长归功于“专有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使其平台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该技术包括 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服务,用于在私有云和公共云之间迁移数据的工具,第一方芯片以及与核心市场绑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但是,由于阿里巴巴在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的持续投资,其云业务仍然无法盈利。该季度的营业亏损从人民币11.7亿元扩大至人民币19.3亿元,但这些亏损被其核心商业业务的利润所抵消。

  2.腾讯

  腾讯在中国云计算竞赛中排名第二,占有15%的份额。上一季度,它的云收入每年增长80%,达到47亿元人民币,约占收入的5%。它把增长归因于其在教育,金融,市政和零售领域的客户扩展,以及来自现有客户的更高收入。

  腾讯最近还将其云和智能产业部门(负责安全性,连接设备和智能零售服务)合并为新的“云和智能产业集团”(CSIG)。它声称合并带来了新合同,扩大了客户群,增加了收入和规模,并增加了捆绑机会。

  像阿里巴巴一样,腾讯声称其专有服务,与流行的微信,微信支付,QQ和游戏生态系统集成,使其平台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腾讯尚未透露该部门的盈利能力,但承认其在云服务器上的支出正在增加。

  腾讯表示,包括腾讯云在内的整个“ 金融科技和商业服务 ”部门,其上一季度的毛利率每年增长260个基点,至27.7%。然而,它主要归因于其扩展是由于微信支付的更高支付量和服务,这表明其云计算部门仍未获得高收入的增长。

  3.亚马逊

  亚马逊的AWS(亚马逊网络服务)以9%的份额在中国云市场排名第三。中国仍然是AWS的一个小市场,上一季度其收入每年增长35%,达到90亿美元,但它正在加大在全国范围内的投入。

  亚马逊最近任命了其在中国的AWS业务的新负责人,专注于加强其销售和营销工作,以及加强与各种渠道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它还关闭了其在中国的国内市场,该市场面临来自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激烈竞争,以专注于AWS的增长。

  亚马逊没有控制中国的大型科技生态系统,如阿里巴巴和腾讯,这限制了AWS在国内公司的影响力。中美贸易战也可能使AWS很难在中国赢得竞标。尽管面临这些挑战,AWS仍然可能是希望向海外扩张,尤其是中国市场。

  与阿里云不同,AWS始终保持盈利,其利润为利润率较低的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补贴。AWS上季度仅占亚马逊收入的13%,但其运营利润每年增长9%,达到23亿美元,占其运营收入的72%。

  4.百度

  拥有中国顶级搜索引擎的百度以8%的份额在云市场排名第四。百度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在线广告,并且没有单独披露其云收入或利润。

  取而代之的是,该云部门列在其“其他”收入下,其中包括其流视频平台爱奇艺和硬件设备。不包括爱奇艺,其余业务上一季度仅产生了约2亿元的收入,不到百度总收入的1%。

  百度在这个市场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定价能力,但它声称其云收入在本季度每年增长超过70%。随着百度推出新工具(例如视觉,语音处理,视频和无人驾驶服务)并将其与更广泛的搜索和虚拟助手生态系统集成,这种增长可能会继续。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百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弱者,但其生态系统的实力仍可以使其在云平台竞赛中保持领先。

相信未来在5G、AI、互联网巨头开放底层资源的大环境下,国内云计算市场将会迎来井喷期。亚马逊AWS的利润市场份额将会受到打压,这取决于云计算市场的差异化营销和服务了。

来自新商纪,发布者:world128,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2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world128world128
上一篇 2019-12-10 13:37
下一篇 2019-12-12 09:26

相关推荐

  • 疫后首个618 “数”见京东蝶变史

    京东的正品行货和物流优质服务奠定了其用户体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京东不断进化的供应链实现了异于其它竞对平台的高效精准运转;京东的利它主义使得合作伙伴与其凝聚力更强;京东正道文化则奠定了其市场长期主义特性。所以我觉得此次京东618大促成交额超越天猫去年的双11,这仅仅是个开始。当然,这个前提是友商在不做数字游戏的前提下。

    2020-07-01 新零售
  • 重磅!百度研究院发布2022科技趋势预测,涵盖三大层面、十大领域

    正如百度CTO、百度研究院院长王海峰在序言中所说,“核心技术快速演进、跨领域联结力增强、产业底座愈发坚实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引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王海峰认为,在不确定的时代中,用科技锚定世界的“确定性”,正当其时。以AI为灯,照亮创新之路;以AI为桨,划起发展之舟。

    2022-01-25 人工智能AI
  • 十五年的双11 正在经历质变时刻

    从激情到陌生,再到期待,十五年来,双11正在发生着改变。 以十五年为界,前十五年可以看做是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这期间充斥着你争我抢、暗流涌动、厮杀火药味甚浓,无论电商载体如…

    2024-09-30
  • 提前免费!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5及X1

    3月16日,百度正式发布文心大模型4.5及文心大模型X1,在文心一言官网即可免费使用。据介绍,文心大模型4.5是百度首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其多模态理解、文本和逻辑推理能力显著提升,…

    2025-03-16
  • 阿里与腾讯的双向打通未必是件好事

    每个商业平台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则,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之心去面对它。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即插即用的工具,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2021-08-25 新商专栏
  • 《极限挑战》为啥不火了?百度大数据来帮你探秘

    以C端来看,大数据能够帮我们认知本源、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B端来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构,促进商业价值的最大转化力。当然,大数据的运用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滥用。

    2020-06-13 新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