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拜耳波士顿中国加速 那么中国企业呢?

大健康时代拜耳波士顿中国加速 那么中国企业呢?

大健康产业在时代的洪流中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疫情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之下,大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基于此,中国大健康产业,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在中国进入大健康时代后,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将会角逐加剧。一旦拥有技术护城河,等同于在大健康时代手握主动权。

姑且抛开大健康产业不谈,目前在医药流通领域,这些国外品牌有着十足的杀伤力。一方面是这些国外药企巨头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遍及全球的渠道,另一方面是药品创新研发能力的确是技高一筹,而健康产业与药品机机械的研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从政策导向上看,大健康产业或将迎来盛世。

大健康产业已成中国市场新蓝海

近日,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这是中国健康产业的一次战略转折点。如果说国家宏观政策的加持,仅仅体现的是国家层面的意识,那么,我们从微观的市场数据入手,则更能说明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蕴藏无限可能的蓝海。

根据相关数据预测,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仍然较小。例如,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健康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10%,而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则在10%左右,反观中国消费支出GDP占比却严重不足5%。

在这种环境下,伴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居民用于健康服务业的消费比重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这一切都表明了大健康时代的风口来临,而中国企业如何抓住这个风口,抢占先机,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健康产业市场正在分化

被热捧的大健康产业,正在经历洗牌。

首先,最直观的变化是,从医疗行业来看,2021 年初至今仅有原料药、中药和医疗服务机构取得了正收益,分别实现 33%、13%、1%的涨幅,而医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和医疗收益均为负。

其次,全球医疗巨头纷纷加足马力来中国投资大健康产业。2021年9月,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正式启用;2021年10月,阿斯利康将上海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不仅如此,据统计,仅在上海,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把中国区总部或研发总部落在上海的就有18家。

在医药健康领域,国际巨头拜尔集团一直傲视群雄,这主要得益于它雄厚的研发创新能力。就在去年上海进博会上,拜耳展示了多款创新产品,例如在海南获批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这是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带来的一项可穿戴“黑科技”,通过提供分钟级连续组织间液葡萄糖信息,为患者自我血糖管理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与拜尔不同的是,作为一家微创介入领域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则注入了很多创新血液,重点体现在将国际创新经验与中国本土研发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波士顿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医融合发展。

回过头来看,这些国际巨头的共同点是,更加注重研发和创新迭代速度,因此在大健康产业进程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实际上,国内和大健康相关的企业同样在加速度。1月18日,国内药物研发企业晶泰科技,宣布与正大天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针对高难度靶点共同开发小分子新药,用于恶性肿瘤治疗。其中,晶泰科技将利用其人工智能和高精度计算化学等技术平台,完成化合物的生成、评估、优化等工作,聚焦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优化。

对中国企业而言,大健康时代更需要加速技术研发,只有掌握话语权才能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才能在中国拥有潜力无限的健康市场占据一席之一。

(图片来源:大作)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商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4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蓝科技蓝科技
上一篇 2022-02-08 10:52
下一篇 2022-02-08

相关推荐